西藏阿里地区相关部门领导一行莅临深跨协,共探南亚贸易新机遇

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 Mar 06, 2025

3月5日,西藏阿里地区相关部门领导一行莅临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以下简称 “深跨协”),就南亚对外贸易(面向尼泊尔和印度)、口岸贸易、中药材通关以及跨境电商直播等重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此次到访旨在加强区域间合作,推动阿里地区特色产业的跨境发展。

 

 

阿里地区详述地区特色与现状

 

到访人员阵容强大,涵盖阿里地区多个关键部门。阿里地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卢青山详细介绍了阿里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及发展潜力,强调阿里作为西藏“西大门”的区位优势及“神山圣湖”文旅品牌价值,让深跨协对阿里地区的产业基础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地区商务局副局长蒲东则补充分析了阿里普兰口岸的贸易现状,聚焦当地地理位置优势、边贸现状等内容,深入剖析了阿里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潜力与挑战。藏行阿里分行纪委书记、副行长李嘉陵分享了当地银行政策,包括融资、结算等多个方面,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跨协建言献策,聚焦南亚市场,共谋边贸发展

 

会上,深跨协会长王馨结合阿里地区地理位置优势及特色产品(如高原药材、畜牧产品等),详细分析了当地与南亚边贸的潜力,针对银行政策、跨境物流以及边贸协定等关键环节,王馨会长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在银行政策方面,她建议进一步完善银行政策支持体系,优化融资渠道和税收政策,为边贸企业经营提供更多便利,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于跨境物流,她强调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效率,确保阿里地区的特色产品能够快速、安全地抵达南亚市场;在边贸协定方面,她提醒要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相关协定条款,争取更多的贸易便利和优惠。她强调,深跨协作为连接国内外电商企业的桥梁及推动区域跨境贸易中的促进作用,将积极推动阿里地区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为阿里特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王馨会长还结合深跨协的资源和经验,为阿里地区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方案。
展会助力品牌,产业带赋能出海
深跨协副会长单位代表颜赟赟律师则详细介绍了深跨协即将举办的616展会。她表示,该展会将为阿里地区的特色产品提供一个展示和宣传的平台,有助于提升阿里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颜律师还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深跨协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产业带经理胡国武则重点关注中药材领域,深入了解中药材的源头等情况,为产业带选品多样化出海寻求更多可能性。

 

交流成果丰硕,共期未来合作

 

此次交流活动气氛热烈,双方还就跨境电商直播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认为,跨境电商直播是当前电商行业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将为阿里地区的特色产品提供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示平台,双方还围绕重点关注领域进行了充分沟通。阿里地区相关部门表达了对借助深跨协平台和资源,推动当地对外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的期待。深跨协方面也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助力阿里地区特色产业拓展海外市场,共同探索跨境贸易的新模式、新路径,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未来,深跨协与阿里地区有望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推动南亚对外贸易和跨境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阿里地区简介
# 地理位置与战略重要性
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北接新疆和田地区,东邻那曲市和日喀则市,西南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1400余公里,国土面积33.71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亚洲水塔”核心区、国家安全屏障的西部战略要地。作为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阿里拥有普兰国家一类通商口岸及6条传统边贸通道,依托G219、G317国道主干线及昆莎、普兰两大机场(普兰机场已通航),形成“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铁路建设进入前期勘探阶段,正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南亚走廊。
# 产业发展总体趋势
阿里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05.85亿元,同比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5%。产业格局呈现“绿色矿业引领、文旅商贸驱动、清洁能源支撑、循环经济赋能”的多元发展态势。
# 传统优势产业及转型升级
畜牧业作为“中国绒山羊之乡”,阿里白山羊绒纤维细度(12-13微米)、纯度、光泽度世界领先,存栏优质绒山羊35万只,年产羊绒约200吨,被誉为“软黄金”。升级方向:推进“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建设(存栏7441头),推广“合作社+牧户”模式,打造高原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手工业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核心,包括古格宣舞、普兰服饰(4项国家级非遗)、尼泊尔木碗、印度香料手工艺品等,形成“非遗+旅游+商贸”融合模式。2024年扶持本地文创公司设计237种文创产品,开发“古格壁画”系列衍生品,推动手工艺向品牌化、高端化升级。
#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绿色矿业盐湖锂资源:探明储量折合碳酸锂超100万吨(占西藏70%),重点开发麻米错(年产5万吨)、拉果错(零碳提锂)等四大盐湖,规划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储能项目,力争2030年产能突破20万吨。
超级铜矿:改则县多龙矿集区铜储量1200万吨(品位0.6%),金龙铜矿应用“智能爆破+无人运输”技术降低能耗30%,规划高原特高压电缆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线。
清洁能源年日照时数2900-3400小时,太阳能辐射7000兆焦/平方米,建成噶尔县800兆瓦光伏电站(年发电12亿千瓦时),配套200兆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绿电覆盖矿区90%以上生产需求。
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昆莎机场、普兰机场通航能力提升,规划建设通用航空网络,发展低空旅游(冈仁波齐空中观光)、应急救援、物资运输等业态,助力构建“世界级高原旅游目的地”。
# 边贸物流与多国通关便利性
口岸与通道:普兰口岸2024年进出口额2740.93万元,出入境1.5万人次;唐嘎边贸市场年交易额超960万元,外贸区商铺196间,内贸区商铺105间,涵盖尼泊尔手工艺品、印度香料等50余种商品。推进斜尔瓦界河大桥、普兰口岸至尼泊尔胡木拉县公路建设,优化丁嘎、拉孜拉等边贸点运营机制,探索“双向投资”模式(出口藏香、电子产品,进口尼泊尔中药材)。
通关创新:引进中药材资质企业,落实《国家药监局增设普兰药材进口口岸公告》,打通尼泊尔藏红花、印度香料快速通关渠道;与G219推广联盟共建文旅互推机制,在北京、成都等5市设立营销中心。
# 旅游业发展
资源与品牌:拥有216处旅游资源,开放24家景区(国家4A级2家: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札达土林),2024年推出《缘起象雄·古格遗风》等文旅剧目,惠民演出1700场次,发放“勇士证书”6万张。推进冈仁波齐-玛旁雍错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及世界双遗产,建成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普兰多油村、科迦村等边境旅游示范村。
文旅融合:俞敏洪团队直播曝光7000万人次,“冬游西藏”活动获自治区领导肯定;推出“全民门票减免”“军属五日游”政策,带动旅游消费增长45.1%。
# 政策支持与产业援藏
专项规划:出台《西藏自治区盐湖锂/铜资源开发规划(2023-2030)》,2024年签约“一铜四锂”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引进紫金矿业、中石化等企业,带动就业5000人。
循环经济:工业固废资源化率80%,铜矿尾矿制成环保建材,生活垃圾热解发电供3万户使用;推广“畜粪—沼气—有机肥”模式,年产有机肥10万吨。
援藏协作:依托“两省三企”机制(河北、陕西援藏),开展文旅招商会签署4.06亿元项目,在高铁、新媒体平台全域推广“天上阿里”品牌。